在中國壓力機企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,有不少的壓力機廠家認識到生產成本控制方面是很有潛力來挖掘的。在許多企業人士認為不管在技術上還是管理上,本土的企業和歐美企業這一方面的差距是很大的。但是在壓力機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如何呢?
首先,壓力機廠家不能把低成本等同于成本控制做的非常好。從可比性的角度來說,成本取決于消耗掉多少人工費用、用掉多少原材料、消耗掉多少能源和設備。你說同樣的產品,我們能比歐美企業少用材料、少用人工工時嗎,資源、設備呢?八成都不會,即使少也不會少多少。那么,低成本是怎么來的呢?這應該是人工費率低、貨幣匯率低的結果。人工紅利、匯率低就如供應鏈里的高庫存,掩蓋了實質性的問題,壓力機廠家也就失去了通過持續性提高生產效率、系統和流程來改進的機會。比如客服流程復雜、低效,人工干預太多,對很多本土壓力機廠家來說,其解決方案無非是多雇傭幾個工人,一個人每月工資也就幾千塊。而歐美廠家通過系統、流程的角度探究問題,通過自動化或者是流程的改進的方式來解決問題。所以對本土壓力機廠家來說,飛速發展中,問題多多,大多是來自系統、流程的不足,多雇傭工人說白了就是打補丁,治標不治本。公司發展越快,企業的規模越大,補丁就會越來越多,組織、流程也越來越復雜、越低效。公司的自重越來越重,輕則陷入增長陷阱,盈利微弱或虧本。
其次,成本控制不等于不花錢,機器制造成本的降低在技巧而不在于決心。聰明的老板知道通過花錢來節省費用的。高成本下的高增長相對比較容易,一俊遮百丑,很多問題都被高增長的光環掩蓋,低成本下的低增長難做,稍微不注意,成本就會吃掉唯一的盈利。